20 4月 2006

雲南大略


要怎麼開始寫雲南。

遊過三次合計花了兩個多月的日子,我也不知道怎樣寫才可以do Yunnan justice.

雲南的民族文化豐厚交雜,加上世界教科文組織再參一腳把納西族的東巴文(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)、麗江古城加入世界文化遺產,中甸又把香格里拉(Shangri-la)這個桃花源一般夢幻的美麗國之名爭了回來,把雲南這個本身自然環境獨特的地方炒得更火熱,根本不能一筆說盡。

讓我好好從地理開始大略說說。雲南是中國西南部的邊疆省,簡稱滇,省會昆明。(請看地圖)雲南屬青藏高原的南延部份,東部為滇東、滇中高原,即雲南高原。全省以滇西北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禾格博最高,海拔6740米,最低點是滇南紅河與南溪河交彙處,海拔76.4米,高差懸殊6663米。 全省山地佔土地面積94%,盆地面積僅有6%,致使在雲南開車常有翻山越嶺之感。由於地勢走向、海拔落差大等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因素,造成雲南一省北至南氣候由北邊的寒,至中部的溫帶,到南部的熱帶。亦因此氣候特式,植物種類以雲南列全國之首,有寒溫熱帶動物交彙的奇特現象,素有「植物王國」美譽。據網上資料所得,雲南擁有脊椎動物1737種;昆蟲1萬多種。脊椎動物中獸類有300種,鳥類有793種,爬行類143種,兩棲類102種,淡水魚類366種。魚類中有5科40屬249種為雲南特有。鳥獸類中有46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154種為二級保護動物。當然我一直在偏北周遊,都是看寒至溫帶的植物,親身看過最多的是高原杜鵑,海拔三千米以下都是灌木一叢一叢,開的花也是小小一朵;海拔三千米以上,就是一棵棵杜鵑樹,漫山遍野紅的、紫的、黃的,最罕有的白色則只有在老君山和奉科路上的原始森林才有看見了。其餘看過的有檸檬黃的油菜花田、巴掌大的馬蹄蘭(謝生的青年旅舍前園冬天長得走路兩旁滿滿都是)、艷紅的狼毒,都是秋冬開花,春天或之前就凋謝了。

除此雲南是茶馬古道兩條路線之一的出發點,這條線路由雲南普洱茶產地出發,經大理(下關)、麗江、迪慶、德欽,再往西藏的芒康、昌都、波密、拉薩,然後呈幅射狀至藏南的澤當、後藏的江孜、亞東,出境至緬典、印度;另一條則由四川雅安(打箭爐)出發,經瀘定、康定(康定情歌呢)、巴塘、昌都至拉薩,再至後藏日喀則,出境至尼泊爾、印度。想當時馬幫在山勢陡峭的高原上受風沙撲面,還要經過雪山、路過懸崖峭壁,領著馬隊走這樣一條險要遠路,可真艱苦(本想說句搵食艱苦,卻發現自己太庸俗了)。麗江市速河古鎮就有一個收藏馬幫文物的收藏館,當然主要是說服各位遊客買茶葉的,不然哪用茶馬古道作招徠。

另,廣西、雲南、四川、西藏幾個地區,都是少數民族聚局之地,由於中國西南部山勢南北走向,山勢險要成為壁壘,為西南部地區少數民族享受自然的桃花源不受外人侵擾,幾千年來相對上能維持較純樸的生活,好些習俗、生活習慣、文字、文化都能保留到今天。猜或許是南部天氣較佳、土壤肥沃、氣候溫和,適合耕作,單單一個雲南省,中國56個少數民族便有26個聚居於此(也如一說法是51個,包括沒有聚居區域的其他少數民族)。其中白、哈尼、傣、僳、佤、拉祜、納西、景頗、布朗、普米、怒、德昂、獨龍、基諾等15個民族為雲南所特有,是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。 以母系社會及走婚兩話題被媒體炒作的摩梳族,住在雲南與四川交間的涼山;靠雲南的是小涼山,靠四川的是大涼山。有看過藏文和納西族的東巴文,藏文不多說,東巴文是象形文字,只傳男不傳女,現在只有老東巴懂,基本上文字已經死了,只是為旅遊而拿出來炒作吧了,麗江古城裡能看到很多店舖把東巴文加在衣服、裝飾、文具上。最近發現的是彝語,在彝族村落附近發現有種古怪的文字刻在岩石上,說是彝語。翻查資料,彝語原來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,分為6個方言。原有一種表意文字,史稱囊文,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;1975年制定四川《彝文規範試行方案》,確定819個規範彝字,並開始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(我是在小涼山看到的)。可惜由於彝族人熱愛享受生活,不熱愛讀書,懂彝語的彝族人不多。

以我粗淺的旅遊經驗、見聞,各個民族看來能和平共處,在城市裡各幹各的活,在鄉裡也各自劃地為疆。漢族經常鄙視少數民族不事生產,不單阻礙經濟發展,甚至白白享用國家福利。 說到這裡謝生特別提醒我不能說少數民族的好壞。應該這麼說吧,漢族枝葉繁多,子孫之眾惹來人滿之患,並不足以使漢族的生活形式成為正軌;反之我認為少數民族取於自然用於自然、樂天知命、知足的生活態度實在可愛得不得了,他們的熱情好客也比長居城市的漢族人習慣性的冷漠來得親切。我有些跟少數民族相處的經歷,以後再續。(我一時忍不住寫了600字的見聞,剪下來等適當時候再貼)

基本資料完成,我們出發吧﹗

沒有留言: